天气渐暖,来自各地的时令春菜在首衡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大量上市。作为京津冀地区“菜篮子”工程的核心枢纽,这座百万平方米的农产品流通中枢正全力开启春菜保供模式,通过创新物流体系与智慧化管理系统,将时令春菜高效输送至京津冀地区各大商超及二级批发市场。
实地探访发现,中转站月台区域冷链物流车辆整齐排列,装卸工人有序作业,来自全国各产地的时令春菜经快速分拣后,随即发往京津冀各地。各档口前,豌豆尖、荠菜、芦笋等早春鲜品琳琅满目,尤其是来自河北定兴的头茬香椿,保持着清晨采摘时的鲜嫩状态。“春菜保鲜期以小时计,我们通过全程冷链运输和智能温控系统,确保从田间到终端不超过48小时。”中转站相关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。
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潮中的一项重要成果,中转站项目立足“平急两用”,在保障本地春菜供应的同时,充分发挥“南菜北运”枢纽功能。产自广东徐闻的早春韭菜、四川的鱼腥草等南方春菜已批量到货。市场管理人员介绍,依托首衡智慧物流,今年春菜上市时间较往年普遍提前5-7天,日均到货量已创新高。
在调度中心,电子大屏上实时跳动着交易数据监测系统的信息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计算,市场能够精准预测各品类春菜的消费趋势,从而指导商户动态调整进货品类与数量,确保市场供应的稳定。
为了保持春菜价格的平稳,首衡集团也积极采取了多项措施。他们保证了仓储容量、运输通道的畅通以及市场的充足投放,同时严控异常价格波动。工作人员表示,近期春菜价格指数较春节期间有所下降,真正实现了“春鲜不贵”,让市民们能够享受到实惠又新鲜的春菜。
这座现代化物流枢纽通过科技赋能与机制创新,不仅守护了市民舌尖上的春天,更为特大城市群的应急保供构建了示范样本。首衡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以其高效、智能的运作方式,为京津冀地区的民生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。